無意中翻到了一頁老舊的手寫讀書筆記,看著泛黃的紙張,才發現這好像是一份曾經期待,但並未完全實現的願望(但也沒有完全落空)。而隨著時間和人事的轉移,竟讓我覺得似乎有重新再提起這項構想的必要。

「學習型組織」的概念源自Peter M. Senge博士的《第五項修練》一書,原本是突破性的企業經營理念,但發展過程中整合許多社會、文化發展的新觀念,結果形成一種全新的視野,可以用來審視一個團體的性質和發展可能,也可以用來衡量、規劃個人的生涯。1994年看了這本書,我竟然用「具有無限可能的全方位智慧」來形容這項理念。所謂的五種修練是一種團體式的成長,內容包括:

 

一﹒自我超越:學習去釐清內心深處真實的願望,並有很強的意願去予以實現。重點則是在建立個人和學習組織之間的關係,以互相承諾作為精神的基礎。

二﹒改善心智模式:心智模式是指潛藏的思考、行為和心性的基本模式,要改善心智模式,必須嚴格審視自我的內心,修煉的方法是兼顧質疑和表達的交談能力,既能有效表達自己的想法,也同時能以開放的心靈容納別人的想法。(我個人認為語意學和思想方法的訓練,以及價值觀的澄清是基本工具。)

三﹒建立共同願景:共同的願望、理想和目標、遠景等就是共同的願景,追求願景是主動真誠的投入、奉獻,而不是被動的遵從。主要的基礎是持續的成長、學習,而不是由領導者來主導和推動。

四﹒團隊學習:凝聚相輔相成的集體智慧,具體的方法是「深度匯談」,這種討論方式需要以開放的心靈去除自我防衛、權威崇拜等有礙學習的思考模式。

五﹒系統思考:另一個名詞是「網絡思考」,這是學習組織的核心,是一種有效綜觀全局的方法學,雖然複雜而不容易簡單解說,但已經有發展成熟的思考架構和一些實用的工具,也正好是學習型組織的學習和成長途徑。

這種修練或是組織有一些補充的概念如下:

一﹒發展成學習組織並不是目的,而是為了要付諸實際行動,目的則在因為學得越多越容易明白自己的無知,藉此讓自己日日精進,不斷創造未來。

二﹒五項修練是一種內在的鍛鍊,不是掌握相關觀念和學習某個範例,不要誤以為追求一種表面化的形式或行動就可以。

三﹒最重要的觀念是修練並不僅只是為了生存和適應,或是要追求所謂的「成就」,這是一種心靈的轉變,涉及人之所以為人的核心意義,透過對生命價值的體悟,活出自己人生的真正意義,這是目標也是掌握修煉方向的起點。

高雄市兒童美術教育學會能够發展成學習型組織嗎?答案未必取決於外在條件,而是取决於每個人的心意,不必在意組織的幹部和成員是誰,只要是主動的參與和行動力就够了。潮來潮往,很多事其實都沒有成敗的判別標準,只有個人用心走過並留下痕跡,自己的人生自然就覺得更為豐盈,這時候連組織的形式是否存在也都不重要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ldWo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